西藏 > 要闻聚焦

林芝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业带动十一万农牧民致富

记者近日从林芝市有关部门获悉,林芝市自2008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立足生态优势,贯彻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业带动近11万农牧民增收致富。落实草原补偿,通过禁牧休牧、退牧还草、人工种草、草畜平衡、草场承包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措施,促进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2020-01-01 19:22

西藏学者系统揭示西藏高难度扶贫“力量之源”

12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我区最后19个贫困县(区)退出贫困县(区),这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全部74个县(区)均已经退出贫困县(区)。”该书理论深厚、结构完备、调查深入、数据详实、分析独到,对我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2020-01-01 19:21

中央第三巡视组对西藏自治区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

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对我区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今天上午召开了进驻沟通会。中央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及有关同志,脱贫攻坚成效省际交叉考核工作组全体同志,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自治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有关省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自治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2019-12-26 20:10

藏语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应用实验室在西藏大学成立

旨在满足西藏各地方群众便捷沟通、高效工作、便利生活需求,打造少数民族语言、语音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应用的重要研发平台——藏语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应用实验室,24日在西藏大学揭牌成立。新华网 达珍 摄  该实验室由西藏高驰、西藏大学、科大讯飞三家单位共同成立,目前三方共同孵化的成果“藏译通”产品已经上线。2019-12-26 20:09

中国海拔最高县结束限电史

12月24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举行110千伏变电站投运仪式,中午时分,电力施工人员合上最后一个开关,这标志着中国海拔最高的县正式接入藏中电网,结束限电史。双湖县平均海拔达5000米,此前用电为光伏电,供电可靠性较低。2019-12-25 18:37

西藏金融部门提升服务能力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日前,全区银企合作对接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截至10月末,我区9家商业银行分别推出专门针对小微民营企业信贷产品达21种,2720户企业运用金融创新产品融资余额62.3亿元,同比增长51.17%。2019-12-25 18:36

西藏精准推进“1+7”受援医院建设 织密群众健康保障网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四年来,援受双方坚持把“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总要求贯穿工作始终,推动“1+7”受援医院建设(自治区人民医院、7地市人民医院)取得巨大发展,切实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强三甲正在不断提质升级,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6市人民医院相继创成三甲,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2019-12-25 18:35

[网连中国]2020年省级两会1月5日开启 31省区市会期一览

从各地公布的议程来看,河北、山西、上海、湖北、广西、西藏等省份的建议议程中,都提请审议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条例草案。上海的建议议程中有“审议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的议案”。2019-12-23 15:01

特大喜讯!西藏所有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布公告:2019年12月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江孜县、萨迦县、萨嘎县、拉孜县、南木林县,昌都市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贡觉县、察雅县,那曲市色尼区、巴青县、尼玛县、双湖县、申扎县,阿里地区措勤县、改则县、革吉县共1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2019-12-23 10:10

65岁老阿妈上“一年级” 她说一点也不晚

掌握自己的人生,让生活不仅仅担心是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而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让生命更加有意义,让生活更加有尊严,是如今西藏老人对待晚年生活的真实想法,其中包括今年65岁的巴桑老人。2019-12-19 09:11

目前西藏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157万亩

为给青藏高原腹地乡土混播草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我区在那曲实施了抗寒牧草驯化和草牧业示范项目。拉萨市林周县通过项目区群众土地流转种草、参与牧草种植管理等增加现金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27人,真正让草产业带动了一方发展,富裕了一方群众。2019-12-19 09:11

区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 吴英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西藏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抓好工作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坚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议听取了全区“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表彰大会筹备情况,强调要加强领导,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19-12-19 09:11

2019年西藏“两江四河”流域植树130万亩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我区持续加大“两江四河”流域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130.69万亩,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今年以来,我区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和城乡绿化美化,深入推进消除“无树村”“无树户”“无树单位”和提质增绿行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注重植树的数量,更注重植树的成活率;坚持引进树种和培育本地树种相结合,精准选育树苗品种,推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着眼绿化美化和防风固沙,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后期管护;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区党委、政府号召,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扩大消除“无树户”行动覆盖面,确保西藏天蓝地绿水清;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把植树造林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绿化增加收入,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2019-12-16 19:54

西藏首座“互联网无人律师事务所”投入使用

12月11日,我区首座“互联网无人律所”在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该“互联网无人律所”是由江苏省司法厅会同自治区司法厅共同设立的。据介绍,该“互联网无人律所”汇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内置高清触摸终端机、身份证读卡器等,涵盖快速咨询、材料共享、文书服务等功能。2019-12-15 20:08

西藏“环喜马拉雅艺术图谱绘制”立项成功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觉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环喜马拉雅艺术图谱绘制”获得立项,这也是我区近3年来的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层次最高的项目,具有重大学术创新和应用对策价值。2019-12-15 20:07

西藏藏医药大学积极开发先进设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室

12月12日,记者从西藏藏医药大学(以下简称“藏医药大学”)了解到,近两年来,藏医药大学充分把握成功更名、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点机遇,依托学校各个科研部门(室),创新建成了多项网络化教学服务平台,今年新建成的藏医临床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藏医人体学虚拟仿真实训室为其中之一。临床穿刺仿真训练平台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更是具备“现代感”,它能够让学生细致直观地学习如腰椎穿刺手术的具体体位等内容。2019-12-15 20:07

截至目前 西藏所有县(区)全部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图为拉萨市第六中学的学生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记者 唐斌 次旺 摄  西藏现代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善,截至目前,我区所有县(区)全部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由2000年的39%下降到1.2%,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4.74年提高到7.3年。2019-12-11 20:44

西藏自治区基本消除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

为防止失学辍学现象发生,我区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排查出全区0-15周岁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共计12062人(含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少年1542人)。2019-12-09 19:47

拉萨首个“远程心电网络平台”投入使用

据悉,此次在堆龙德庆区人民医院援建远程心电诊疗中心,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斥资30万元,于今年10月16日进行设备投入、网络改造等工作,10月22日开始测试运行,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人民医院通过“远程心电网络平台”共进行22次会诊,诊疗22人次。2019-12-09 19:46

西藏自治区妇联顺利完成贫困妇女“两癌”帮扶项目

除此以外,自治区妇联还根据项目安排,结合我区实际,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农牧区开展“女性两癌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制作发放藏汉双语“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近2500册。据悉,自2009年起,自治区妇联通过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积极实施“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项目,截至目前已兑现帮扶资金635万元,救助贫困妇女635人。2019-12-09 19:46

西藏发放278.15万张社保卡 已激活人数231万余人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人社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共采集社保卡信息313.12万条,发放社保卡278.15万张,已激活人数达231万余人。今年9月,开始测试社保卡养老待遇发放方法,10月,自治区社保局成功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待遇120余笔,11月成功发放160余笔。2019-12-09 19:46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西藏 总投资2亿元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将在我区建设“那曲授时台”和“拉萨授时监测站”。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中国天眼”FAST、上海光源、“人造太阳”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等均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9-12-01 21:00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