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西藏自治区召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自2015年8月国家在西藏开始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先后11批次2417人次“组团式”援藏专家进藏,重点做实做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原医学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决策部署把“输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转向以提升能力、“造血型”为主的援藏方式,重点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个地市人民医院,确定了“两降一升三不出”工作目标。
谭相东表示,2021年8月,中央组织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又将13个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广、诊疗能力强的县人民医院纳入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范围,形成了“1+7+13”格局,又提出“五个提质增效”的目标。
截至2020年底,西藏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率从“组团式”援藏开始前2014年的108.86/10万降至48/10万、婴儿死亡率由16.81‰降至7.6‰、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2.19岁,增长幅度全国领先。
“近400种“大病”不出藏,22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就能治疗,绝大多数“小病”在县乡镇能够解决,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预定目标如期实现。”谭相东说。
据悉,2015年8月前,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三甲”医院,经过十年“组团式”帮扶,已有6家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近期将接受“三甲”创建工作评审。
(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 记者:达穷 华旦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