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西藏林芝市“党政主导、河长负责、部门协作、群众监督、全民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全市落实四级河湖长1493名并上岗履职,累计巡河19.13万公里,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480个,创建7条(座)自治区级幸福河湖,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目标。
近年来,西藏林芝市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大核心问题,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和重要湖泊为结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结合“一核两区,两横三纵”的总体布局,构建河湖生态保护网、水资源配置网、防洪排涝减灾网的现代水网体系。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夏秋之交的尼洋河,气候宜人、景致如画,澄澈的河水如翡翠般蜿蜒,倒映着两岸连绵的青山与变幻的流云,水底的卵石与嬉戏的游鱼清晰可见。岸边的云杉、柏树高大挺拔,枝叶间不断掠过藏雀、斑头雁的身影,林下的格桑花肆意绽放,将河畔装点得色彩斑斓。整个河畔静谧而充满生机,每一口空气都裹挟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尽显高原生态的纯净与活力,置身于此,恍若江南水乡。游人不时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一些市民则信步在防洪堤顶休闲步道上,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林芝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得益于河湖长制工作深入人心,得益于林芝水利人持之以恒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林芝市聚焦尼洋河全流域系统治理与保护,统筹水利、生态环境等各领域项目、资金,科学实施护岸、排洪渠、堤防、水土保持和备用水源、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工程,并制定实施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使“母亲河”焕发了新颜。2024年,尼洋河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林芝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刘成利表示,这些年,在河湖长制的加力推动下,全市江河湖水质状况持续总体优良,地表水环境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获全区优秀等次,朗县、米林市还被水利部评为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市县。
“在林芝,河湖长制是深入人心的,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河湖志愿者来这里清理垃圾,而且平时大家保护的也好,湖水干净得很!”林芝市水利局局长罗加说道。“这几年,林芝市基本形成河长治河、村民自治、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河湖水生态质量。”
针对以往协同处置、主动预警、统筹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林芝市分三期实施了智慧化河湖治理平台建设,开展尼洋河流域数字孪生先行先试,使不同层级数据互通、河湖管护无缝衔接,系统集成、云端管治成为河湖管护的新常态。在此基础上,当地还不断完善“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林长”等协同机制,探索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在河湖保护治理方面的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为水更清河更畅环境更美提供坚实保障。(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 达穷 华旦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