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26日拉萨电(记者达穷 华旦尼玛)“门巴”谢谢您!让我重新站起来了。去年9月10日,患者南木措激动地将一面锦旗亲手送给陈国庆医生,并与他合影留念。
“当时情况真的非常糟糕”要不是陈主任我真的没有想过我这一辈子还会站起来行走。患者南木措清楚的记得当时情形:因其长期身处高原,患有骨性关节炎已有17年之久,17年中其始终与病痛相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7年中其先后赴成都、拉萨等各大医院治疗,却未取得良好的疗效;17年中让她渐渐地丧失与病魔对抗的勇气......她永远不会忘记与陈医生相识的那一天,那一天她正拄着拐杖艰难的痛苦的行走着,忽然间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姆拉)她转身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关心着问我?(姆拉)你的病我可以看好,放心交给我吧!她用怀疑的眼光望着我,你行吗?我的病你能看好?我跟她耐心认真一番解释,让她消除了疑虑,当即决定来院进行诊疗。经过3个月疗程的中医康复治疗,姆拉竟能神奇的小步跑了。
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两个突破
亚东县地处祖国边境,海拔高度2900米。由于海拔高、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当地百姓经常要上山下坡,对关节磨损较大,颈、肩、腰、腿、关节疾患的患病率较高。由于医院在康复理疗方面尚处空白,百姓想要看病必须往返600公里日喀则就诊。我们根据此类情况,正式组建康复医学科。并根据亚东县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开展了一批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了两个突破。技术突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方针,开展针灸、艾灸、火龙灸、雷火灸、拔火罐、推拿等一批中医药技术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愈率由原来的15%提高至60%。理念突破:亚东县因处边境,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期以往老百姓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很多百姓宁愿去诊所就诊也不愿意来医院看病,往往错过了疾病最佳的治疗时间。为了改变这样的一个局面,我带领康复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居,先后开展了25次科普健康宣传活动,把正确的健康知识传授给百姓,传播正确的健康理念。
完善带教体系、建立浓浓师生情
为了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积极和科室医生一起研究制定了“1+1或者1+N师带徒”帮带模式,先后与5名藏族医生和2名解放军卫生员结成帮带对子,采取“我做你看,我做你帮,你做我看,你做我帮”的模式,对徒弟们进行全面的理论和技能指导,并利用上海后方资源,先后选派2医生赴上海市进修、学习。目前,本地医务人员能熟练了,辩证、辨病、针灸、推拿、艾灸、等技能,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由我指导两名藏族医生撰写的《脑出血恢复期病例学科综合康复治疗讨论》在珠峰医学论坛上得到了专家一致好评。
构建为军服务体系、彰显军民鱼水情深
边防的稳固离不开最可爱的人,由于他们长期在高原作训给许多官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病,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等相关疾病。在医院和科室共同的努力下,医院构建了一套为军服务体系。首先,我们开设军人康复门诊,专门制定了一套适合官兵康复理疗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官兵伤病问题;其次针对部队康复硬件缺乏的情况,我们捐赠了,红外线治疗仪、低频治疗仪、颈腰部理疗仪、火罐等一批设备,全面升级部队康复理疗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有职责和义务把援藏工作做好,做扎实,从根本上解决西藏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对口支援,不仅仅是简单的组建一个康复理疗科,而是将医疗技术变输血为造血,实实在在地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留在当地,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医疗团队。每当看着老百姓治愈疾病后的笑容,我心里无比欣慰”。陈国庆说。
“时光荏苒,援藏工作即将结束,此时我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患者饱受疾病折磨的面容,时常浮现出徒弟面们对疑难杂病时的迷茫,因为他们,我决定留下。”陈国庆说。
(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