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3月30日拉萨电(记者达穷 华旦尼玛)近年来,拉萨市始终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幸福拉萨建设,以“四个强化”为抓手,实现“四个到位”, 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作为捍卫“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检验,努力在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上走在前、作表率。
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落实到位
拉萨市先后出台《拉萨市目标绩效争先进位考核办法》《拉萨市综合考核办法(试行)》 等制度,建立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的责任体系及问责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实绩考核。
2018年以来,拉萨市委、市政府累计召开 50 次常委会议、36 次政府常务会、110 次专题会议学习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印发《拉萨市市( 中)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执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确保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巩固到位
拉萨“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 98%以上,2021 年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位列全国168 个重点城市第二位。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城中水系水质持续保持良好,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市主要江河湖泊和5个国控断面及12个城市集中饮水源地保持良好。功能区噪声水平保持良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核定范围内。
拉萨市仍是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2019年当雄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拉萨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堆龙德庆区、曲水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区),柳梧新区达东村成功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全市66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双层罐改造完成。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 100%。8 县( 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总量达22万吨。截污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清理排查排污口243个,已完成整治216个。8条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完成县( 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调整划定畜禽禁养区162块,面积1536.16平方公里。农药、化肥、地膜减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4%、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7%。完成农牧区厕所改造4.36万户。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自治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资金113.03亿元。推进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39.47亿元,占目标任务的73.21%。城市河流及周边沟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南干渠、中干渠、北干渠、布达拉宫周边、纳金片区水系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累计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8.53平方公里。“绿色围城”深入推进,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3.54万亩 ,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 69.8%。海拔 4300 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有效消除。“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深入实施,全市 9 个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48个村庄荣获西藏自治区级美丽休闲、幸福宜居、干净整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到位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验收,《拉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等14个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形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9519.5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 32.11%。科学划定全市声功能区。1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核实和调整顺利实现。水环境、大气环境承载力预测形成初步成果。拉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启动。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持续强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多规合一”正在探索。编制《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拉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等实现地方立法,矿产业绿色发展机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生态环境保护与司法衔接机 制、河湖长、林草长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2018年以来旅游收入超 1300亿元,一批批农牧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落实生态补偿岗位4939个,2018年以来落实生态补偿资金6.86亿元。完成266户1262名群众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工作。
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工作启动到位
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讲政治、顾大局,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并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计划和措施,倒排工期,挂牌督战,推动各级各类督察反馈问题 整改落实落细、见到实效。2018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33个问题141个措施任务、709个转办案件均已整改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完成率 100%。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2017年关注21个问题整改完成20个、未完成1个 ,完成率 95.23%;2020 年日常督察发现62个问题整改完成60个、未完成2项,完成率 96.77%。自治区本级督察反馈309个措施任务整改完成(或长期坚持任务阶段性完成)300个,完成率 97.08%;53个转办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完成率100%;2020年日常督察19个问题整改完成18个、未完成1个,完成率94.74%;2022 年1月专项督察74个问题完成25个、49 项正在督促整改中;2022年1月生态环境保护调研问题8个正在有序推进;2022 年2月生态环境保护暗访问题22个整改完成 8 项、其余16个正在有序推进。
2018 年以来,增加全市基层生态环境系统人员5名、综合执法支队核定事业编制16名;成立县域生态环境监测站2个,核定事业编制20个。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对接与服务”工作机制,对139项环保权责清单实施动态调整。环境信息公开。严格环境准入,保持“三高” 企业和项目零引进,累计审批备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约5000个,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扎实开展。环境监测数据保持实时发布。“智慧环保”项目有序推进,机动车尾气监管数据、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监测)数据接入市级政务共享交换平台。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积极推进。
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全面建成,“前后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不断规范。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到位。“双随机、一公开”深入开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累计办理生态环境类区市人大议案19个、政协提案43个。妥善处理“12369”“12345” 等环境信访举报案约1500 起,处理率、办结率均为100%。(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