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昌都9月22日电(记者达穷 华旦尼玛)记者从21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昌都解放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昌都解放70年来,全市文化(文物)工作结下了累累硕果,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发展”,迎来了华丽蝶变。
昌都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德嘎旺姆在发布会上介绍,昌都是青藏高原古代人类生息繁衍、活动频繁的区域,也是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5个,建成各类公共文化场馆1295个、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293处、调查采集登录各类收藏单位276处、可移动文物35103件/套,不可移动文物点678处;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0个,总投资4.5亿多元。
德嘎旺姆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昌都市专门设立非遗保护办公室,先后出版发行了有关昌都歌舞、绘画等多项非遗专著,并建立非遗名录数据库。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61个。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个、自治区级28个、市级项目68个、县级157个;共有各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1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自治区级29人、市级48人、县级214人。(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