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谈:走向幸福的两路通车70周年纪念

七人谈:走向幸福的两路通车70周年纪念

来源:中国西藏网 2024-12-03 20: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路”精神10周年,也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为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中尼铁路和南亚交流”组织专家学者访谈,本网将部分访谈内容摘录,以飨读者。

图为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

马大正(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在当代中国的边疆建设中,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意义非凡,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成为连接西藏和内地的大通道,促进了西南边疆现代化的建设,推动了西藏的文明进步。请大家谈谈对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的感受。

孙勇(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教授):马老师指出两路对西南边疆的影响很大,推进了西藏的建设。仅以GDP看,2023年的全区生产总值是1954年的1721倍!即从1954的1.39亿元,到2023年的2392.67亿元。

巴尔穆昆达·雷格米(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川藏、青藏公路的修建标志着西藏地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些公路之前,西藏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与外界的联系有限,依靠困难和季节性的路线。这些公路的建成大大减少了西藏的地理隔离,使中央政府能够快速响应西藏地方的需求,也保证了中国国家的统一。

图为通麦“三桥”见证川藏公路变迁 摄影:郭宏

甘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教授):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看,两路的通车,极大地改变了地理的人文景观,而这种改变标志着现代化到边疆的进程。为此中国邮政曾发行三枚邮票,从票面的人文景观上显示了必然的趋势。1956年的《康藏、青藏公路》邮票包括“公路图和运输队”“大渡河钢索吊桥”“庆祝通车”三枚。其中“大渡河钢索吊桥”画面为康藏公路上的大渡河钢索吊桥。在大渡河上修筑这座钢索吊桥,从此,天堑变为通途,人们往来便利了。

狄方耀(西藏民族大学教授):人文景观的改变往往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变化。两路通车之后,道路所达之处,涉藏地区的经济便有了改善,尤其是1959年民主改革之后,西藏经济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与两条公路有关。

扎西翁加(四川民族学院副教授):川藏公路从我们四川甘孜通过,70年来,这条公路给甘孜人民带来了很多福祉,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条公路延伸到中尼边境,最后连接到了友好邻邦尼泊尔。我们这里的市场上甚至能够买到来自南亚的产品,有人还将这些产品当作纪念品保存起来。

巴尔穆昆达·雷格米:1961年中尼两国政府合建了沟通西藏与尼泊尔之间的中尼公路,尼泊尔路段(友谊桥—加德满都),长约114公里,又名阿尼哥公路。

杨荣涛(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是的,根据史料,是有这么一条公路,可以认为这是两路向着尼泊尔的延伸,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产物。有人查过,1972年,尼泊尔政府为此发过纪念阿尼哥的邮票。

胡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和尼泊尔交往的历史上,阿尼哥是一位著名人物。1961年阿尼哥公路的修筑,是当代中尼友好的见证。

马大正:这次的对话,体现出浓厚的文化交流气息。川藏、青藏公路的通车,不仅造福中国西部边疆的各族人民,也在继续的延伸中有利于增进中国与相邻国家的友好,尤其是中尼公路的修筑并通车,为之后的两国通航做了铺垫,也为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起到了保障作用,现在又在为中尼铁路的修建继续发挥作用。

图为G109可可西里段 摄影:何启金

甘娜:人文地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人文景观予以展现的,而在文化传播活动中,人文景观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往往在交通要道边上。这是公路与建筑相辅相成的一个机理。

杨荣涛:公路存在着一种文化的叙事,这就导致了“路学”的产生,这是很有意味的学术景观。我最近关注到了所谓“路学”,其实就是将道路的研究拓展到道路与整个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探索,道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以一种“物”的空间衍生出另外几种“物”的空间,也就是说,公路可以看做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物体,引发出跨学科的研究。

甘娜:如果回到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可以观察到这种“路学”研究对边疆研究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该也是边疆研究中的一个对象。这个研究和“路学”结合起来,也是很有趣味的事情。

孙勇:如果我们回头再去看有关“两路”的纪念邮票,中国邮政于2019年8月10日发行《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这套邮票设计采用电脑插画的手法,两套邮票的内容分别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从邮票中能够领会到“两路”精神。

巴尔穆昆达·雷格米:随着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工业品、建材、消费品等商品的流通大幅增加。这为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扎西翁加:这些公路促进了涉藏地区和中部、东部省份之间的贸易,也为当地的资源开辟了新的市场。随着公路的改造和升级,辅之以航空、铁路等交通形式,还使医药、教育和各项技术的传入十分迅捷,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杨荣涛:川藏、青藏公路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两路为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也增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尤其是在昌都、拉萨、泽当、日喀则等城市,随着交通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交往,从而实现了文化交流,产生更多的交融。

马大正:“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是在历史学界研究者很熟悉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国唐朝执政者的告诫,已有一千多年了,这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如此。大家的对话,虽是中尼学者的民间学术交流,但也有资政的意义。值得在国际传播中被更多的人知道,这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可以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这次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中国西藏网 内容有删减,素材来源:中尼铁路和南亚交流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