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群众生活有质感有温度

为了让群众生活有质感有温度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4-09-10 19: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罗岗村文艺演出队合影。通讯员 晋美顿旦 记者 王超 摄

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通讯员 晋美顿旦 记者 王超 摄

日喀则市定结县艺术团与山南市洛扎县艺术团在曲水县南木村演出。通讯员 晋美顿旦 记者 王超 摄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把构建覆盖全区、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从城镇向乡村的空间转移、从量到质的显著跨越、从设施到服务内容的根本转变,保障了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消费需求,丰富和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动我区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和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牦牛文化“火”了

“牦牛不是宝贝”,“谁是宝贝?”

“牦牛不是朋友”,“谁是朋友?”

2024年5月,在第48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拾光·拾年”西藏牦牛博物馆成立十周年群众文化活动现场,台上的西藏牦牛博物馆创馆馆长、荣誉馆长吴雨初和台下的观众大声互动着。

自2016年起,西藏牦牛博物馆先后举办牦牛走进北京、牦牛走进羊城、牦牛走进南京、牦牛走进杭州等交流展览4期,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得到区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开展公共教育活动100余场,讲解320余场,接待区外观众人数74万余人次。

“接下来,我们还会走到全国更多地方乃至国外,让世人领略和感受牦牛驮载的西藏历史和文化,增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吴雨初说。

藏式文创有品有颜

“这是我们公司设计的马克杯,它上面的图案是经过我们创新的‘和睦四瑞’,寓意和睦、吉祥。”西藏无尽艺术工作室负责人普布次仁告诉记者,作为西藏原创艺术设计品牌,希望能在现代设计中加入民族元素,将民族设计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成立于2021年的西藏无尽艺术工作室业务范围涉及摄影、文创、服饰等,目前,可以生产六七种文创产品,仅文创产品一项年营收达40万元。

谈及公司的品牌发展战略,普布次仁自信满满:“我们将打造更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IP,不断加大对公司文创产品的研发与宣传力度,让更多人通过文创产品深入了解西藏的民族文化与内涵。”

近年来,我区制定实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意见》,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在藏注册的各类文化企业在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提供政策支撑,各类奖励资金、扶持资金持续发力。目前,西藏有各类文化企业8000余家。“十三五”期间,91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近500亿元。“西藏宝贝”文化电商平台、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西藏出版文化产业园、中国西藏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等平台相继建成。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及舞台剧《金城公主》等一大批特色文化项目走向市场。植根于西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动漫、影视、唐卡等文化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公共文化空间广受欢迎

“在这里,古代壁画与当代艺术相遇,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文化碰撞,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在参观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吉崩岗艺术中心时,拉萨市民马先生说。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自治区文化厅借鉴其他省市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等,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并于2022年开始,投入12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目前,拉萨市新型空间4家、山南市2家、林芝市1家、昌都市2家、日喀则市1家已全部面向社会开放。这1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从设计、装修到服务、运营等方面均体现了“新”,聚焦全民阅读理念,打造“书屋+”运营模式和特色创意品牌,群众可以在公共文化交流空间举办书画展览、分享读书心得、参加各类精品文艺活动等,使广大市民群众享受沉浸式读书、高品质休闲体验,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传承弘扬当地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其中,拉萨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切实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推广,全年开展不少于60场公共文化活动,让文化服务融入拉萨市民缤纷的生活中;日喀则市和拉萨市分别在公园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居民在公园休闲的同时,便可享受到阅读、影音视听、小憩等休闲放松的乐趣,切实让“15分钟文化生活圈”触手可及;昌都市、山南市图书馆提升改造了现有的阅读空间,不仅满足读者的多元阅读与借阅需求,还包含延时服务、文创展示、讲座培训、有声听书等多个特色服务,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为读者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使用便捷、服务贴心的文化阅读场所。

目前,我区基本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面向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