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蔡潇
9月的阳光,照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年堆乡索盖小康示范村的大片青稞上,折射出闪亮的光泽。
9月6日,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采访团走进索盖村,路的一旁是青稞地,另一旁则是在绿树掩映下的一幢幢藏式小别墅。不过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村民们一张张憨厚朴实的笑容,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作为拉萨至羊湖、卡若拉冰川等旅游路线必经之地,得益于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区位优势,近年来,索盖村牵手盒马,牵线沙涓,逐步探索走上了“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赋能”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一个“盒马村”:合作开发青稞产品
索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的格桑花盛放。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党,组织振兴是保障。2019年起,索盖村就在江孜县委县政府和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江孜小组的支持下,积极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发展。
索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西藏日报记者 旦增曲扎 摄
索盖村乡村振兴专干旺姆正陪着几个孩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玩耍。农忙时,很多村民会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普通话、做游戏。
“交给她,我们都放心,小孩子在这里还能学点东西。”送孩子的村民卓嘎说。
“别看我们这里不大,但真正算得上是‘五脏俱全’。”旺姆笑着告诉记者,“往里面走,是制作氆氇、卡垫和沙涓的工作室,还有直播间等,平时制作技艺培训、游客参观都是在这里。”
不仅如此,索盖村还是西藏首个“盒马村”。
年堆乡党委宣传委员刘莱介绍说,“我们和上海盒马公司合作开发了青稞挂面、青稞粽子、青稞牛奶等产品。索盖村有309亩青稞基地,村民专门种青稞,成熟的青稞卖给上海盒马公司,除此之外,上海盒马公司还给种青稞的村民每户1000元费用。另外,索盖村有几处地方都租给了公司,公司给的租金也是村民的分红,同时还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
截至2022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9年的1.54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万元。
一门老技艺:江孜氆氇将参加巴黎时装秀
除了牵手盒马,索盖村还与上海沙涓时装科技公司合作,明年江孜的氆氇还将参加法国巴黎时装秀。
索盖村有一样技艺不得不提——氆氇。索盖村人靠着这项古老的技艺,凭着自己的勤劳,织就了从简单到丰富,从一成不变到多姿多彩的幸福新生活。
索盖村村民在展示编织技艺。海南日报记者 吕岩 摄
氆氇是藏语音译过来的,是藏族人民用来缝制衣物和藏袍、藏帽、藏靴、床毯等所用的“布匹”,是雪域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同时也是最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江孜协玛氆氇编织技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索盖村民次普在老师片多的指导下,一脚一脚地踩,手里的线盒在织机上来回穿梭。不仅要手脚配合,眼也要盯着,还要不停地换其他颜色的线,这样织出来的氆氇颜色才更丰富。
伴随着手上线盒穿梭,木头卡线噔噔两下,两脚也要有规律地踩下脚踏,整个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一条条线紧密地排着,黑色、蓝色、橘色、青色……一块完整的布就这样出现了。
氆氇的颜色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黑色,且布料较粗,只能穿用在外。为适应市场,索盖村的手艺人们,又学习了沙涓制作。
在沙涓加工厂,墙上用织线“画”的切玛盒色彩鲜艳,寓意着索盖村,人寿年丰、吉祥如意。
“这种以山羊绒、牦牛绒为原材料制作出的布料,颜色丰富、质地柔软,贴着身子也很舒服。”次普骄傲地说,“这是我们跟上海沙涓时装科技公司合作的沙涓围巾。你摸摸,布料是不是很柔软,明年公司要带着江孜的氆氇去参加法国巴黎时装秀呢。”
一种新技术:数字赋能带来新变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俯瞰索盖村。西藏日报记者 旦增曲扎 摄
在索盖村,拿出手机扫一扫智慧门牌,上面不仅标明了房屋性质、门牌号等基本信息,还增添了服务电话,村民不出门、不跑路就能精准解决问题。
村民洛布苏家中,一盆盆花整齐地在院落中绽放,书房桌子上散放着还没看完的书,孩子们喝着甜茶、酥油茶,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着闲适时光。
洛布苏是退休工人,也是老党员。聊起村里的这些变化,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现在的索盖村和原来不一样,路面硬化,直接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路灯也都安上了,大家也都讲卫生了。牛粪墙也都变成干净整洁的墙面,人畜分离。村里还有合作社,大家也都有工作,收入也高了,生活越来越好……”
图为记者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索盖小康示范村采访。西藏日报记者 旦增曲扎 摄
索盖村是西藏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村民粮食增收、收入增长;村庄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乡村产业发展、宜居宜业。
江孜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绘美丽的乡村振兴蓝图。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黄敏
内容审核:林叶
责任编辑:傅婕
(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