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医院填补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1541项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实现我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山南市人民医院统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两个发展大局,推行课题联合研究模式,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带领学员冲击科研高地。

“1+7”医院填补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1541项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2020-10-29 15: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实现我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先后有千余名组团式援藏专家进藏支援“1+7”医院,目前我区“1+7”医院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院骨干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壮大,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那曲市人民医院分别建成“三甲”综合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也创建成“三乙”综合医院,我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1+7”医院先后在我区挂牌成立45个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实现支援医院前后方联动、资源共享。目前受援医院科室由163个增加至395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较为广泛的科室体系,有效充实了医院综合力量。

同时,各医院在着力打造重症医学、妇产科等重点科室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林芝市人民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预评审,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人民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评审。在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评估中,我区医疗技术难度(CMI)主要指标3年间提高0.11,是全国进步最快的省份。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195名,有力提振了“1+7”医院“强三甲”的信心和决心。

为充分借助包科医院的资源优势,全力提升医院新技术新水平,自治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拉萨市人民医院锻炼本地医务人员独立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断指再植技术等15项新技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以数字化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为重点,不断开展床旁远程会诊“小白”机器人试点项目;那曲市人民医院重点扶持内科高原病、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为核心的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在短短70天时间挽救23名患儿,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援藏专家带领学员开展颌面部巨大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等新技术新业务,着力提升本地学科诊治水平。

山南市人民医院统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两个发展大局,推行课题联合研究模式,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带领学员冲击科研高地。“到目前为止,‘1+7’医院‘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1061项,联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852项,取得技术突破1305项,填补刷新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1541项,专业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综合成效进一步显现。”该负责人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1+7”医院积极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各医院临床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自治区人民医院组织32名中层干部分四批次赴北京、上海等地3所大学、13家著名医院参观交流,看标杆、找差距,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举措,不断加强本地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林芝市人民医院与暨南大学共同举办在职人员攻读临床医学及护理学高级研修课程项目,建立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本地培养机制。目前,49名本地医务人员已纳入在职研究生课程教育中。昌都市人民医院结合本院医务人员专业结构与人才特点,在“师傅带徒弟”基础上开拓出1个专家带教2个科室骨干、2个新进人员的“1+2+2”模式。

几年来,“1+7”医院在本地医务人员和新入职医生中择优选派1454名具有培养潜力的医护人员到支援医院跟岗培训、进修业务,援藏医疗专家帮带721个医疗团队、2031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本院医疗骨干1778名、426名医师取得中高级职称,整体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

(梁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