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区建设了西藏自治区种质资源库,并于2017年建成进入运行阶段,配备了植物标本室、DNA库、动物种质库、微生物库、离体库等,其中也包括西藏雉类种质资源保育基地。据了解,西藏雉类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于今年9月在林芝市米林农场建成,占地面积约5332平方米。
我区野生雉类种质资源丰富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特殊,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点区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影响,生物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来讲,开展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不过,就我区而言,缺乏以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研究保育基地,仅在拉萨净土健康动物保护园、罗布林卡动物园中有少量救助、驯养的野生动物,且并未进行有关研究开发。
记者从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了解到,我区野生雉类种质资源丰富,包括藏雪鸡、雉鹑、石鸡、高原山鸡、鹌鹑、环颈山鹧鸪、红胸上鹧鸪、红喉山鹧鸪、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棕尾虹雉、藏马鸡、红腹锦鸡、绿孔雀等,因此建设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并进行相关人工驯化研究,对其活体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工作的开展,可对我区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雉类驯化过程中,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其自然生活史,结合科学的技术手段,在不影响雉类基因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蛋率、孵化率、成活率等,进而提高输出,达到合理利用自然生物资源的目的,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地建设兼顾发展与生态
近年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资源研究室对我区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区域跨越了羌塘草原和亚热带原始森林。2011年,依托自治区科技重点项目《藏雪鸡繁殖生物学研究及有效保健成分研发》,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资源研究室对藏雪鸡的人工驯养、驯养管理、肌肉营养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野生藏雪鸡驯化技术。
“生态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若有一处被破坏,都极有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严重的打击。所以,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工作正是考虑到了我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两个方面,在利用自然资源为当地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避免人为对野生种群的捕捉。”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资源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从另一方面来看,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工作也是西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在对野生雉类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人工养殖来保护野生雉类种群数量,继而达到西藏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该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西藏雉类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于今年9月在林芝市米林农场建成,占地面积约5332平方米,由饲料房、孵化室、育雏室、笼舍、放养场等构成。
今年10月,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完成了藏雪鸡和藏马鸡的引种工作,目前在西藏雉类种质资源保育基地进行雏鸡培育、成鸡驯养、种鸡保育等科研工作。
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已成为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展藏马鸡、藏雪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雉鸡等珍稀特有雉类科学研究、成鸡驯养以及种质保存的重要试验场。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