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草原上 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藏北草原上 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来源: 新华社
2024-03-29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自家的玻璃暖房里,边晒太阳边和亲人们聊天,是斯曲旺姆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光。今年85岁的她,家住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天高云阔的当曲河沿岸草原上。

当雄,藏语意为“精心挑选的牧场”,平均海拔约4200米。这片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牧场,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但在旧西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

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斯曲旺姆说。

斯曲旺姆和外婆相依为命。她回忆说:“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牛羊,替农奴主放牧一整年,换来的糌粑也不够吃,仅有的收入还要交种类繁多、难以负担的税,许多时候只能靠乞讨过活。”

据《当雄县志》记载:旧西藏时,牧民要承担乌拉税、人头税、送礼税等税赋、劳役共二十余种。收入不足以生活和交税的牧民,只能向农奴主借贷,利率高达22%。永远还不完的“子孙债”,让牧民只能选择逃荒、为奴或乞讨。

1959年,雪域高原掀起了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新生活就从分到草场和5头牦牛开始。”斯曲旺姆说,“牲畜不断繁衍,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20世纪80年代,靠着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牲畜出栏积累的财富,斯曲旺姆家从土坯房搬进石木结构的新房。2019年,斯曲旺姆家再次更换住房,搬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农奴主的房子都不如我家。”她说。

如今,斯曲旺姆儿孙绕膝,11个儿女各自成家立业。曾经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小家庭,已发展成有百余人口的四世同堂大家庭。

时代的发展,赋予翻身农奴和后代们新的可能。

斯曲旺姆的儿孙们有着和她不同的人生轨迹。1972年出生的儿子尼玛扎西,认为“自己生在了好时代”。他刻苦读书,一路读完初中、高中,还拿到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成为拉萨市公安局的一名工作人员。

斯曲旺姆的孙子孙女中更是人才辈出。孙女桑琼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孙子巴桑罗布是当雄县城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他们家还有军人、老师、卡车司机……

现在,斯曲旺姆身体但凡有不适,儿子索朗罗达就会开面包车载着她前往拉萨。“妈妈年纪大了,心肺功能也不是特别好。”索朗罗达说,“感冒之类的小病可以去村里的卫生室,大病还是去市里的大医院做检查才放心。”

今年藏历新年,斯曲旺姆的儿女们带着各自的小家庭来甲根村团聚。孩子们依次给老人献上哈达,敬上青稞酒,被围坐在中间的斯曲旺姆,身边满是欢声笑语。

斯曲旺姆说,“希望这样的好日子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