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西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立下“愚公志” 决胜“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我区脱贫攻坚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我区“四梁八柱”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上半年西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立下“愚公志” 决胜“攻坚战”

2019-08-18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全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深入贯彻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座谈会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以《西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具体举措为目标,严格落实“三个新增”,向难度更大、挑战更多的方向发起冲锋。

今年以来,全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更加聚焦、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向昌都、日喀则、那曲3个主战场和深度贫困县区安排资金120.5亿元,将581个区中直部门驻村工作队全部调整到最难啃的“硬骨头”贫困村,帮助创办集体经济2302个、合作组织2452个。

高位推动全面部署 完善顶层设计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区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和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加强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主持召开19个计划摘帽县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逐一听取了各县区脱贫攻坚情况汇报,研究制定了符合各地实际的工作措施和目标要求。4月2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全区角度研究贯彻意见、落实措施。为贯彻落实第一季度调度会精神,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以加快推进《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具体举措为目标,以实现饮水、住房安全和医疗、义务教育保障底线目标为重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调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半年,自治区省级领导先后深入昌都、日喀则、那曲等深度贫困地区就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汇总分析各自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总体调研报告,系统梳理了存在问题,精准制定了到村到户的解决方案。

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我区脱贫攻坚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我区“四梁八柱”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打基础补短板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亚东县稳步建设亚东鲑鱼、林下资源、帕里牦牛等十大产业基地;白朗县确定万亩有机果蔬、万亩有机青稞、万亩有机枸杞、万亩饲草与规模化养殖“四个万亩”的产业发展重点;聂拉木县紧盯医疗就业等重要领域,织密“保障网”;定结县坚持把脱贫攻坚同灾后重建和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这是我区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发展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或者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我区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特色扶贫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了青稞、牦牛等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拓展产业功能,推进乡村旅游和商贸流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开工产业扶贫项目2481个,占规划项目总数的82%;累计到位资金336.52亿元,完成投资275.94亿元,全区累计产业脱贫已达22.09万人。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明显。截至目前,西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44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8364家。青稞深加工年产能超过100吨的加工企业39家;在6个市地的21个县建立了牦牛育肥基地,开展牦牛短期育肥工作。

教育扶贫进展良好。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和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扶贫专项招生计划。

健康扶贫效果明显。全面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和“三个一批”制度,进一步提高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将人均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555元。

就业培训扎实开展。我区采取“企业+贫困人口”“企业+贫困人口+培训机构”等订单式、定向式的培训模式,努力提升培训就业率,截至6月底,通过产业、项目和企业吸纳等渠道,累计转移就业26101人。

基础短板得到进一步改善。聚焦贫困地区群众饮水难、出行难、用电难等“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全面实施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在200多个村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累计89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危房得到加固和改造。

“扶志+扶智”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年上半年,那曲市索县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县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和“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心理,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进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行,开办了形式多样的“扶志扶智”班,向广大贫困户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变“要我脱贫”的被动意识为“我要脱贫”的主动自觉。

山南市曲松县脱贫攻坚宣传教育整改组“扶贫大讲堂”宣讲队针对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让每一位群众都清楚每一项政策、明白每一个知识点、搞懂每一个问题,真正做到扶贫知识讲明讲透,政策宣讲入心入脑。

“听了今天的宣讲,我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县里的干部们千方百计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更要自立自强。”山南市曲松县邱多江乡宗须村村民次仁玉珍的一番话,道出了全村13户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声。

曲松县脱贫攻坚宣传教育整改组在全县5个乡镇,以多种宣讲形式陆续举办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把脱贫攻坚各类政策宣传到每一个村、组和每一位群众,让更多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为脱贫攻坚战“鼓”与“呼”,营造出全县上下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

全区各级各部门解决贫困群众增内力、换动力、转观念、靠自力脱贫,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推进智志双扶工作,使群众坚定脱贫信心,提振脱贫士气,增强脱贫能力。

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硕果。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完成决战脱贫、决胜小康任务,下半年,我区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加快推进《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进度,加快推进河谷经济和青稞牦牛产业规划的落地实施,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全面小康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刘倩茹)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