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60年,西藏昌都市进入了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群众增收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民主改革60年,西藏昌都市进入了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群众增收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05 13: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7月5日电(记者 达穷 )从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昌都市认真贯彻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发展实现高速高位运行向高速高质齐头并进的转变,广大群众正从“要我脱贫致富奔小康”向“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谱写了昌都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壮丽篇章。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废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特权,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昔日“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自由公民,成为新西藏的主人和国家的主人。据新闻发言人、昌都市副市长赵明介绍,60年来,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发展为现代工业、农牧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市场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入了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群众增收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2018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91.42亿元,增速排名西藏前列,是1959年0.41亿元的46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84元,是1959年23元的443倍;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4亿元,是1959年0.03万元的5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03亿元,是1959年的948倍。与此同时,昌都市立足于将矿产水电光伏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以建设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为抓手,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自治区支持政策,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下大力气推进水电、农牧业、旅游、光伏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深入推进“三江”流域精品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红色旅游四大品牌。2018年,全市农牧业产值达到44.8亿元、较1959年增长152.17倍,工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9.1亿元、72.21亿元,水电在建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4万千瓦,实现了经济发展质与量同步提升。

据赵明介绍,昌都市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落实生态补偿岗位20.67万个、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6.71亿元,累计实现减贫12.4万人、713个贫困村退出,该市卡若、丁青、类乌齐、江达、洛隆、边坝六县(区)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95%下降到9.7%。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