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8-08-27 08:01:00
分享

七月的芒康风景秀美,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天然丰富的资源使这里成为众多客商的向往之地。

“称好了,这里有1000斤红盐。”洛松玉珍边说边把最后装有100斤盐袋,放在已经堆起的“盐山”上。按照纳西乡加达村村民的约定,今天轮到洛松玉珍家卖盐了。与加达村长期合作的大客户来了,一下子买走了她家1000斤红盐。确认无误后,客户点了点钱,转身将1200元钱交到了洛松玉珍手里。“以前家里卖盐要拉到镇上甚至更远的地方,钱少不说还很辛苦。现在,在自家门口就能卖,价格还比以前高了两倍。”洛松玉珍在灿烂的阳光里笑着说。

只要动一动鼠标,农牧民手中的西藏特产就会走向消费者、走向全国,洛松玉珍借助的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见微知著,现代化的便捷服务折射出的,是新时代我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日益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的现实。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这一过程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求学就医,不再是“他乡的哀愁”

同样在七月,那曲市聂荣县偏远牧区的玉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拉萨市教育城的江苏实验中学。父亲次旺十分高兴:“都说江苏实验中学是‘家门口的内地班’,看着我们牧民家的孩子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好的老师、好的求学环境,不用远走他乡,又不用花费更多钱,我心里美滋滋的。”

2018年新学年,我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达到9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6.4%;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到51个,比例达到68.9%。

而藏医、西医、中医相结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是遍布在藏的各个乡村,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遍地开花,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了全区农牧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我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又集中体现在农牧区,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在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化水平的同时,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下大力气,积极提升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效应,发挥社会资本积极性,把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农牧区倾斜,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加快改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上半年,我区进一步积极推进农牧区“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民群众享受着环境保护、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生活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体育、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基本服务。

“文化雨露”滋润城乡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乃琼村,村民卓嘎一大早就带着孩子来到了临时搭建的舞台前,等候观看自治区藏剧团的演员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的文艺节目。

尽管烈日炎炎,但是老百姓观看节目的热情极高,演出现场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藏戏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不时赢得观众的喝彩声和欢呼声。

观看演出的老大爷扎西顿珠说:“每年我们都可以观看好几场这样的演出。”

今年以来,我区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下乡、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着力推动人才下乡、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8年开始,我区提高县级民间艺术团补助,在原有每团每年20万元补助经费基础上,从今年起每团每年增加10万元补助经费。新政策将惠及全区75个县级民间艺术团。此外,全区每个县级民间艺术团每年还能享受到20万至30万元的公益性演出场次补贴。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米玛表示,公益性民间文艺演出是西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县级民间艺术团是基层文艺演出的主力军,在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了县级民间艺术团外,西藏还有143支民间藏戏队、2446支乡村业余文艺队,业余演员人数近4万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农牧区,通过歌舞、小品、相声等形式,普及科技文化和卫生法律知识,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各级文化馆(站)、各类博物馆、农(牧)家、社区、寺庙书屋……从市到县再到乡,全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健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上半年,我区4个边境市地顺利建成图书馆、群艺馆,21个边境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08个边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57%的边境县民间艺术团有排练场所,基本形成边境地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