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双赢”

作者:黄志武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7-12-28 11:18:00
分享

原标题:拉萨市: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双赢”

“发展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产品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拉萨市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把环保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开展农业环保工作,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拉长环保经济链,实现拉萨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拉萨市农牧局局长崔勇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农牧业是西藏民生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是推进拉萨市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更为走上具有高原特色、符合拉萨实际的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机种植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包括改善土壤生态损害、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单一、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等,这些问题既是我们发展有机农牧业的拦路虎,也是我们决定发展有机农牧业的初衷。有机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对于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巨大价值。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就是为建设生态农牧业打基础。

推进节水农业工作、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推进养殖污染防治,拉萨市以“一控、二减、三基本”为原则,大力遏制拉萨市农牧业面源污染,在全市推广商品化有机肥示范面积,建立秸秆、农膜、牲畜养殖污染防治体系。“我们大力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农牧业,这其中涉及土地环境的提升和改良、畜牧高科技养殖、土地有机化改良、生态种养结合等多个领域。”崔勇刚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拉萨市在曲水、尼木两县整体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创建示范,落实化肥、农药零施用,拉萨市今年化肥数量减少到7655吨。

草业先行 保护草原生态

这两年来,曲水县玉珠黄改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动员入社群众发展饲草种植,实现种养一体化,打造出了一个集种植、繁育、饲养、销售为一体的养殖模式。该合作示范社负责人多布杰告诉记者:“目前,养殖基地发展所在村组种植青饲玉米达1000余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饲草产量3500余吨,每亩按市场价出售,村民可获3000余元收益。我们的饲草都是有机种植,不仅保护了草原,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草业先行,保护草原生态。根据拉萨市区位特征,草业发展划分为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区、牧草生产区和牧草料加工区三个功能区,例如以当雄县、林周县北部等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主的地域,就是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区,这些区域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禁牧、休牧为主要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有效恢复草原植被。而曲水县、达孜县等农业县,则划定为牧草生产区和牧草料加工区,依托推动以合作社为主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扩大青饲玉米、紫花苜蓿等人工草地种植,缓解牧区草畜矛盾,并通过建成产业示范基地,建立饲草料加工点,实现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

崔勇刚表示,推进“草业先行”战略,就是要严守本市基本草原保护红线。

目前,拉萨市天然草原总面积为3172万亩,其中划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区面积为3009.35万亩。

循环经济 构建生态链条

“从喂养到奶成品,全程都是有机循环产业链。我们在生产奶制品的同时,将养殖场粪料加工成有机肥继续改良土地,再从土地上种植有机农作物。”城关区高标准现代化奶牛繁育中心负责人洛桑桑旦介绍,奶牛繁育中心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养殖的优质饲料,避免了因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奶牛养殖衍生出奶制品、酥油等产品,丰富了产业链条。此外,奶牛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资源,通过现代生产工艺转化成农业种植所需的有机肥料,为发展健康环保的有机农业提供了保障。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拉伸农牧业生态链条,提高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建设生态环保型农牧业,是农牧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现代农牧业的必经渠道,通过科学利用,将废物变宝,转化为其他生产所需原材料资源,在更大的循环结构中实现农牧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加速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构建生态型循环经济。

记者了解到,2013年至2017年间,拉萨市共打造了人工种草、秸秆综合利用、大中型沼气、标准化养殖等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0余项,总投资近8000万元。

崔勇刚表示,随着拉萨市生态循环农牧业产业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将不断增强,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拉萨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不断提升,在“抓好环保为经济,发展经济为环保”大局观的统领下,必将实现拉萨市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