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自治区农科院资环所了解到,今年年底,该所将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启动藏西旱地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工程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属农业示范项目,集高寒地区粮油作物旱作品种选育、粮油旱作节水技术研究、旱作饲草新品种筛选、饲草旱作物技术研究、农民技术培训等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可直接为我区旱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自治区出台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将建立“藏西旱地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工程”作为改善自治区农牧业创新发展条件之一列入文件,把农牧业科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拉孜县位于日喀则市中心地带,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拥有耕地面积11.75万亩,宜农荒地资源6133.3公顷,土地的外延潜力较大。同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天然降水少、水资源匮乏、旱耕地广布等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拉孜县必须发展旱作农业。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拉孜县周边2000亩旱作示范田增收,以种植青稞为例,在不增加农民投入的情况下,每亩产量较当地种植品种青稞平均增产20%以上,将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48万元。
“另外,除了以上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化,可使土壤质地得到明显改善,氮肥利用率提高5%到15%,还能节省品种和技术推广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区旱作农区占总耕地面积的60%,是未来粮食安全和饲草安全的关键所在,若能将项目研究的品种和技术推广应用到区内其他旱作农区,其增产增收效益将极为显著。”该负责人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