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马骁利:匠心独运 传承传统藏式建筑精髓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7-06-19 10:24:00
分享

原标题:建筑师马骁利:匠心独运 传承传统藏式建筑精髓

建筑师马骁利:匠心独运 传承传统藏式建筑精髓

梁思成曾经这样描述这个职业:“一个建筑师必须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和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在自治区藏式建筑研究所所长马骁利的眼中,建筑师啥都得会点儿。从医院到学校,从民宿到商业步行街,甚至从现代“穿越”回古代……他们用妙手构建起这个城市的繁华。

初出茅庐

参与布达拉宫首次建筑测绘

通常,人们对于建筑师的印象都定格在“高大上”的层面。“其实,建筑师是个杂家,啥都得会点儿。”初见马骁利,他的平易近人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2年出生的马骁利是个典型的“藏二代”,11岁进藏,19岁在藏参加工作,从此再未离开这片高原热土。

1981年,19岁的马骁利从自治区建委技术学校工民建班毕业,留在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筑科研室工作。同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山西省举办了第一期古建筑培训班,当时西藏只有两人参加,他是其中之一。从此马骁利便开始了一场大半辈子的古建研究、保护、维修及传承之旅。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便有幸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参与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布达拉宫的首次专业建筑测绘。这次难得的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古建的魅力。上世纪80年代初,他跟着老师们跑遍了西藏,收集各个地区的古建元素。从此,他就彻底爱上了西藏古建,一点点体悟其中的精华,成为今后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源泉。

转型设计

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元素

几经变迁,马骁利被调到了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土建室,从事现代建筑的设计工作。从古建保护到现代建筑设计,他好像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从医院到学校,从居民小区到商业步行街,马骁利的工作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五岔路口是拉萨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地点,其中三个路口的建筑都是由马骁利主持设计的。

说起西藏建筑师的匠心,马骁利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西藏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一般来说窗户比较大。”“大窗户”已经成为西藏现代建筑的一个特点。这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有密切关系,能有效解决房屋的采暖问题。

除了建筑设计方面的匠心独运外,西藏建筑师还注重从藏式传统建筑中借鉴民族特色,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2001年,宇拓路与康昂多路进行“穿衣戴帽”改造。马骁利和同事们想方设法地剖析藏式传统建筑的特点,在现代建筑的门楣、窗楣以及墙体等处融入了西藏元素,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学术理念

将传统藏式建筑精髓传承下去

从事现代建筑设计多年,最让马骁利为之痴迷的仍然是那些屹立在时光深处的西藏古建。近几年,他主持了位于北京路上的木如寺印经院的修复设计工作。古建修复,就是花费心思抚平那些时间留下的“伤痕”。如果把有“伤痕”的古建看作是一位病人,那么古建修复师就像是一位外科医生。

马骁利觉得建筑是有温度的,与人群最亲近的所在。三十多年一晃而过,他一直在西藏古建的研究、保护、修复、传承等方面苦苦钻研,在此过程中,他的努力也收获了果实,先后参与了如《古格王国》、《西藏建筑导则》、《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等专著的编纂工作。

“西藏建筑充分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马骁利对于西藏建筑研究的心得之一。举个例子,藏式建筑倾斜的墙体是为了减少墙面承重,同时还兼顾了抗震的功能。所以,现代建筑可以从传统藏式建筑上学到很多。“将传统藏式建筑的精髓记录、保存、传承下去,供后人学习借鉴,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马骁利笑着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