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洛桑与妻子新红在自家庭院里采摘枇杷。西藏日报林芝报道组 摄
车出墨脱县城,沿雅鲁藏布江畔蜿蜒的盘山公路西行7.8公里,穿过通车不到5年的德兴大桥向东,便到了德兴乡德兴村。
“德兴村是县里精心打造的门巴族文化新村和小康示范村。”同行的德兴乡副乡长西绕多吉开门见山。他告诉记者,尽管德兴村人均耕地只有一亩,但这些年来,通过政府推动、援藏驱动、主体带动、市场拉动,德兴村围绕“特色”“生态”做文章,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大力种植枇杷、蜜柚、香蕉等果树,打造亚热带经济林“庭院产业”,利用“德兴乡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全村旱地,推广大棚蔬菜和有机茶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掘德兴民俗文化,发展竹编、籐编加工和农家乐等与旅游业密切结合的生态经济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去年,德兴村人均收入达到8706元,其中现金收入7900多元。”
登高眺望,德兴村风光尽收眼底。这个只有91户338人的门巴族小村寨,依山傍水,与墨脱县城隔江相望。一幢幢极具门巴特色的安居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白云缭绕间,山峦滴翠、鸟语花香,一派“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景色。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村民们的房前屋后,一棵棵枇杷树,枝繁叶茂、绿叶金果,交相辉映,金黄色的硕果压弯了枝头,不由得让人想起白居易那首著名的《山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在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洛桑的庭院里,51岁的洛桑在自家的枇杷树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说起德兴人种植枇杷的故事,洛桑的话匣子滔滔不绝。
“那是2012年春,县农牧局和乡里的领导,还有福建省的援藏干部,专门来到我们村,动员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植枇杷,以增加群众收入。”
“德兴村枇杷产业,是全县农牧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试点。”西绕多吉补充道。当年,墨脱县委、县政府与对口支援的福建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针对墨脱县实际,专门邀请自治区和福建漳州市的林业专家,对墨脱县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墨脱县十分适宜种植优质水果等经济林木。德兴村原本就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香蕉、甘蔗的习惯,群众不乏市场意识,“庭院经济”搞得像模像样。于是,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德兴村作为种植枇杷、蜜柚、桃子的示范点。
“不过,当时德兴村的村民们可没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洛桑话锋一转,说起种植枇杷的波折。
由于乡亲们不了解枇杷和枇杷产业的经济效应,大多村民都不愿意种植枇杷。乡里和村“两委”反复动员,就是推广不下去。于是,乡党委、政府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发挥双联户的作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二是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村干部带头种植枇杷;三是在经济上作出补偿,村民种植一株枇杷,补偿5元钱。
于是,从村干部开始,枇杷种植任务被分解下去。村党支部书记洛桑分到了四十多株枇杷苗。
没想到,洛桑家“后园起火”,妻子新红不干了:“地里好好的蔬菜,你偏要全拔了种什么枇杷,今年这菜就算白种了。再说,谁知道枇杷树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有人买吗?”
洛桑反复做妻子的工作,好话说了一箩筐:“我是村支书,我不带头,谁还种?”“人家专家都说了,种这个肯定比种菜要来钱”……
最终,妻子作出了让步。看到支书带了头,村民们你二十株、我十株,纷纷种上了枇杷苗。
“其实,我心里也没数。可是,作为村干部,这个头总是要带的。”那段时间,洛桑心里忐忑不安,加上没有栽植经验,院里的枇杷苗死了十几棵。
好不容易,三年过去了,枇杷树开始挂果了。金黄色的果实让洛桑有了信心。
恰巧,外地来了一群游客,看到洛桑家的枇杷,纷纷要求采摘。临了,问枇杷价格,洛桑心里没底:“你们看着给吧。”游客估摸着每斤给了20元。洛桑灵机一动,把枇杷拿到墨脱县农贸市场销售,每斤20元,没想到大受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一年,洛桑家的枇杷卖了3400元,是种菜收入的好几倍。妻子新红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后家里的事你说了算!”
第二年,洛桑家的枇杷大丰收,收入了1万多元。
“去年,全村村民光房前屋后种植枇杷的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大家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更高了。”洛桑喜不自胜。
副乡长西绕多吉在一旁总结道:“认准的事,就要大胆去干。不试,德兴村枇杷怎么会有今天的收获?再说,有林业专家的指点,这事八九不离十。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兴村引进的枇杷、蜜柚、桃子三个水果品种,枇杷、蜜柚长势都不错,但桃子果实小、口感差,不太理想。所以,乡里决定下一步把果树推广的重点放在枇杷和蜜柚上。”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果树的后期管理问题。由于缺乏管理技术,乡亲们舍不得剪枝,挂出来的果小,不好看,影响了价格。还有,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一个问题。”洛桑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西绕多吉接过话头说,去年乡里专门请来了果树种植技术员,可惜过了剪枝期。今年准备再请,并在德兴村举办一期果树栽培培训班,组织全乡的群众来现场观摩学习。
就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琢磨着怎样扩大枇杷种植规模和提高村民种植技术时,县林业局工作组来到德兴村,经过实地调研规划,决定在德兴村新建30亩枇杷种植绿化项目基地,计划种植枇杷2800多株。
“要不了几年,我们德兴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枇杷之乡’了。”洛桑乐呵呵地说。(西藏日报林芝报道组)
推荐